鵝翅膀橋,位于貴州省黔東南州施秉縣甘溪鄉(xiāng)的鵝翅膀坡北峰,鵝翅膀坡因附近兩座約800米高的山峰左右圍繞,似天鵝飛起時展開的雙翅而得名,山勢陡險,難以攀登。加之日夜奔流的相見河(施秉與鎮(zhèn)遠交界處)拱衛(wèi)在鵝翅膀坡前,岸陡谷深,天然溝壑,真可謂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,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。深谷下的相見河溪水流入舞陽河,只有V字形的古驛道獨路一條,是施秉縣通往湖南的重要通道,F公路橋附近尚存明成化年間古驛道數十米。清代名臣林則徐于嘉慶二十四年(1819)赴滇路經鵝翅膀坡時,有感于山形陡峭、路途艱辛,寫下了攝人魂魄的詩句:
兩山夾溪溪水惡,一徑秋煙鑿山腳;
行人在山影在溪,此身未墜膽已落。
1935年,國民政府為加強對云貴兩省的控制,修湘黔公路。橋成于1935年8月。橋由工程師陳樵蓀設計。橋為單孔石拱橋,東西向,通高9.2米,拱頂離路面7.32米,矢高3米,凈跨6米,橋通長19.2米,橋面寬7.1米。以青料石砌筑,承重20噸。湘黔公路從東向西穿越橋底拱券門,轉上橋面通過,向西通往施秉。大橋券頂石上方,嵌有時任滇黔綏靖署主任兼貴州省主席薛岳所題“鵝翅膀”石匾。公路從橋上通過后旋復往左呈螺旋狀回繞至橋拱下穿過。該橋構造精巧獨具匠心,地方百姓按照它的造型又稱其為“螺絲橋”。它是中國境內第一座現代公路立交橋,開了中國現代公路立交橋之先河,被中國橋梁專家譽為中國現代公路立交橋的鼻祖。
巍巍鵝翅膀坡在百年歷史滄桑巨變中見證了:烽火歲月年代,長征途中中國工農紅軍不怕任何艱難險阻,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。1934年12月下旬,紅一方面軍右路大軍,也曾經此到達施秉,轉道余慶往遵義會師。1934年12月26日,紅九軍團攻克鎮(zhèn)遠后,沿鎮(zhèn)雄關、鵝翅膀進入施秉。為了掩護左路中央紅軍主力由臺江過施秉,紅九軍團搶占有利地形和制高點后,就地搶修工事,分兵駐守鵝翅膀,嚴陣以待國民黨追兵。28日清晨,國民黨薛岳兵團先頭部隊吳奇?zhèn)煟瑥逆?zhèn)雄關進犯鵝翅膀。當其先頭部隊趕到鵝翅膀山腳時,紅九軍團在軍團政委蔡樹藩的指揮下出其不意射擊敵人,打得敵人屁滾尿流。紅軍從鵝翅膀三個制高點,將來敵消滅在“古驛道”上。吳奇?zhèn)ゲ桓市氖,邀功冒進,連續(xù)幾天下令強攻,妄圖奪取制高點。但敵軍的每次進攻都被英勇紅軍打退,在火力死死壓制之下,不得前進半步,最后敵人被迫退到鎮(zhèn)雄關一線。紅軍扼守鵝翅膀,緊緊頂住追敵,頑強阻擊敵軍,戰(zhàn)斗打得異常激烈,不畏流血犧牲,敢于勝利。紅軍將士據守鵝翅膀直到1935年1月初才撤離,保障了中央紅軍主力順利通過施秉,強渡烏江,北克遵義,完成了艱巨而光榮阻擊任務。
鵝翅膀坡也見證了中華民族艱苦抵御外侮的八年光輝歷史時期?箲(zhàn)時期,湘黔公路作為國民政府臨時陪都重慶通往抗日前線重要交通戰(zhàn)略線,成為“抗戰(zhàn)生命線”,曾擔負過偉大的歷史使命。運輸任務繁重,大批西遷避難機構、學校、工廠和流離百姓,東進奔赴抗日戰(zhàn)場的將士,戰(zhàn)爭物資,都源源不斷地經由此處,從橋底和橋面穿梭而過、東來西往。特別是大量外援戰(zhàn)略物資從緬甸經昆明貴陽,再經通過該橋輸往湖南抗日前線,為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的勝利立下了不朽戰(zhàn)功。
鵝翅膀坡還見證了貴州解放的歷史瞬間。1949年蔣家王朝分崩離析,國民黨反動派為了牽制解放軍對西南進軍的步伐,國民黨何紹周部19兵團49軍249師745團依據鵝翅膀這道天然屏障,設置重重關卡,并布置炸毀鵝翅膀橋,扼住通往省會貴陽的咽喉要道。國民黨745團將團部設于甘溪鄉(xiāng),派遣6個連1000余人的兵力前往鵝翅膀構筑防御工事,其中有4個連設防于鵝翅膀橋兩端高地,2個連設防于鵝翅膀周圍高地,輕重火力構置起強大的火力網。1949年11月,中國人民解放軍16軍前衛(wèi)138團進占鎮(zhèn)遠后,于8日進至天險鵝翅膀。當天傍晚,5連連長任富月便帶領戰(zhàn)士下山插向敵后。剛要靠近敵方哨所,敵方哨兵聽到響動出來問話,任富月冒充敵軍應答,隨即抓住戰(zhàn)機迅速奪下該哨所。連長任富月率隊沖到鵝翅膀占領了制高點,攻入敵工事。之后,整個進攻鵝翅膀的戰(zhàn)斗打響,敵守軍在人民解放軍的炮火打擊下驚惶失措,喪失斗志,紛紛向甘溪方向出逃。未及逃跑的約60余人繳槍當了俘虜。同日晚,敵747團的3個營共1000余兵員聽到激烈槍聲,未接觸戰(zhàn)斗,就脫離各自防區(qū)向余慶方向逃竄。整個戰(zhàn)斗于11月9日拂曉前結束,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共殲敵1個連,繳獲了大批槍支彈藥,一舉突破敵守軍精心構筑的鵝翅膀防線,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。
駐防施秉縣城的國民黨守軍在得知鵝翅膀防線被解放軍突破以后,棄城而逃。當日下午2時,解放軍順利解放施秉縣城。此次解放施秉縣的戰(zhàn)斗,在歷史上稱為“鵝翅膀戰(zhàn)斗”。人民解放軍在一個晚上奇跡般奪取了天險鵝翅膀,為解放軍主力部隊順利進軍貴陽敞開了大門。1949年11月14日,人民解放軍僅用了五天時間就進入省會貴陽。第二天,宣告貴陽解放!谤Z翅膀戰(zhàn)斗”的勝利,為解放軍主力部隊順利向貴陽進軍打開了一道關鍵通道,是貴州解放的重要里程碑。
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(zhàn)軍第五兵團十七軍工兵奉命搶修公路橋,1950年初橋修復,恢復交通。鵝翅膀坡還見證了近20年施秉公路橋梁的大建設、大發(fā)展。2005年,黃平公路段在橋東側5米處重建了一座新的湘黔公路“鵝翅膀”立交橋。2006年12月30日,原鵝翅膀橋禁止車輛通行,正式“退休”。